古代对新闻的雅称如下:布告:主要内容是皇帝的诏书和各级政府制颁的行政法令露布: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邸报:宋代中枢部门统一管理、发布的官方报纸发布机构:都进奏院(主要传播朝廷政事)告示:由上到。古代消息的别称?更多详情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消息的别称

古代消息的别称(1)

古代对新闻的雅称如下:

布告:主要内容是皇帝的诏书和各级政府制颁的行政法令。

露布: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

邸报:宋代中枢部门统一管理、发布的官方报纸。发布机构:都进奏院(主要传播朝廷政事)。

告示:由上到下,由中央到地方,逐级向公众公布信息的官方新闻传播载体。

塘报:由下到上,由地方向中央汇报军情的文报

古代消息的别称

古代消息的别称(2)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指情况、新闻、音讯等,都是名词。而在古代汉语中,“消息”是意义相反的两个动词的并列。

“消”指“消失”。“息”指“生长”。本义为一消一长(zhǎng),相互更替,也就是变化的意思。“消息”一词出自《易经·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太阳到了中午就要向西偏斜,月亮到圆满之时就要出现缺损,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一盈一虚,都在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何况是人呢?《庄子·秋水》云:“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这里“消息”与“盈虚”并用意同,讲时间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赶也赶不走,留也留不住;似乎是消失了,但又出现了;刚刚圆满,紧接着就是缺损;好像是到了尽头,谁知又立刻重新开始。

这个表示变化的意思再加以引申,就是变通、节度、调整等。《颜氏家训·书证》篇曰:“考校是非,特须消息。”此言文字有正俗,应当调节变通,不能过于拘执。《北齐书·祖珽传》:“边境消息,处分兵马,赵令尝与吾等参论之。”这里的“消息”绝不是我们今天所谓新闻之类,而是与“处分”同义,指对边境事务的调度与安排。

更有意思的是,控制机关的枢纽也叫“消息”,因为一开一关,这个枢纽推进还是退出有所变化,所以枢纽的作用就在调度、节制,而这正是“消息”本义的引申。《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醉酒的刘姥姥撞进了“迷魂阵”中,怎么也出不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因为“其力巧合”,所以“消息”才被撞到合适的位置,正好开了。

由此,人们就把客观世界的变化,把它们的发生、发展和灭亡,把它们的荣枯、聚散、浮沉、升降、兴衰、得失等变化中的事实称之为消息,也就是新闻。

古代消息的别称

古代消息的别称(3)

一般来说,新鲜的事就叫消息;当然,“消息”一词还可以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短篇新闻宣传文书,也是最常见、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

古代消息的别称

古代消息的别称(4)

,尺牍 :指古人用于书写的长一尺的木简,或是信札,书信。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把长的版面,用以书写记事,传递消息。

2,鸾笺:古纸名,指彩笺,出自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纸谱》。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鸾图案。

3,雁帛:《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

4,书简: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5,鲤鱼: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6,八行书:旧时信纸大多用红线直分为八行,因此称书信为八行书,简称八行。

7,尺素: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