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越,拼音:tán yuè (梵da^na-pati,巴da^na-pati,藏sbyin-bdag) 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等之信众音译...“檀越”,又称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檀樾是什么意思?更多详情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檀樾是什么意思

檀樾是什么意思(1)

檀越,拼音:tán yuè (梵da^na-pati,巴da^na-pati,藏sbyin-bdag) 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等之信众。音译...“檀越”,又称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的信众。梵汉兼举称为檀越施主、檀越主、檀那主、檀主。檀越的“檀”本是布施

檀樾是什么意思

檀樾是什么意思(2)

意思指称施主。

“樾”,读音为yuè。“樾”的基本含义为路旁遮阴的树;引申含义为树阴凉儿,如樾荫。

在日常使用中,“樾”也常做名词,表示比喻尊长照顾着晚辈或祖宗保佑着子孙。

【唐韵】【集韵】王伐切【韵会】【正韵】鱼厥切,音越。【玉篇】楚謂兩木交隂之下曰樾。【淮南子·人閒訓】武王䕃暍人于樾下。【唐書·太平公主傳】設燎相屬,道樾爲枯。

檀樾是什么意思

檀樾是什么意思(3)

泉州古称佛国,其中,开元寺更是赫赫有名。谈起开元寺内的檀樾祠(“檀越”是佛教用语,指称施主。开元寺檀樾祠因为沿袭前人用法,故以“檀樾”为祠名),就不得不说起一个人——黄守恭。

黄守恭号一翁,是“紫云黄氏”的开基祖。黄守恭唐贞观三年(629年)出生,少习诗书,博通经史,蜚声士林,时称“郡儒”。初事货殖,后务农桑,广辟桑园,种桑养蚕,纺丝织绸。中年后,他家资丰厚,富甲一方,且为人慷慨,乐善好施。 关于黄守恭“舍地建寺”的故事,在泉州称得上是妇孺皆知的传奇了。唐垂拱二年(686年),黄守恭舍桑田、宅第,延请匡护大师主持兴建寺庙。寺建成后,寺僧感念黄守恭之大德,在戒坛东翼建檀樾祠。静观历史,开元寺这座檀樾祠其实也是黄守恭与匡护二人相互信赖、彼此敬重的见证物。

今天的檀樾祠位于开元寺内的东北角,坐北朝南,现存建筑系清代格局,共四进,砖木石结构。祠内第一个天井中,有两株约600年的古桧柏。

檀樾祠每深入一进,地面便会渐次增高。第一进门厅大门偏西侧,红砖外壁,门内上方有明代石刻楷书“檀樾祠”匾一面,门厅内有阴刻隶书“同科文武魁天下,奕世桑莲溯祖风”石柱联文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