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大雪节气观雪诗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可爱”,雪花的“懒”,北风的“忙”,都被诗人看穿了诗人能将一幅雪景图描摹得如此生动,如此可爱,如此美好,如此生机盎然,真可说是难得一。观雪杨万里赏析?更多详情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观雪杨万里赏析

观雪杨万里赏析(1)

赏析

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大雪节气观雪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可爱”,雪花的“懒”,北风的“忙”,都被诗人看穿了。诗人能将一幅雪景图描摹得如此生动,如此可爱,如此美好,如此生机盎然,真可说是难得一见。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首联是说,坐来观雪,落雪深深,达尺余长,偏偏在暮色之中,积雪散发着缕缕寒光。这是写“观雪之时长”。

一个“深”字、一个“强”字,既道出了落雪之大、之深、之强,同时也说明了诗人观雪时间之久,对大雪来临之喜爱。“薄暮”,道出了写作的时间,为傍晚。“寒光”,既从侧面写出降雪之大,雪花之白,也说明大雪时节天气之寒、天空之明、大地之冷。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颔联是说,半空之中,大雪翩翩起舞,到晚竟有一些疲倦。居然想偷懒,休息一会;一阵北风,突然吹来,雪花重新翩然起舞,仿佛是来监督雪花不许偷懒似的。这是写“观雪之可爱”。

颔联是全诗最精彩处,也体现了杨万里的诗风——可爱。原本无情的风雪,经诗人点化之后,竟然都极具人情味,仿佛看到雪偷懒的神情以及风监督的可爱,将寻常的风雪一下子写活了,实在是高妙至极。且两句皆接近白话,读来毫不费力,是为天真无邪之佳句。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颈联是说,像琼花一样美丽的雪花即将落尽,上天也不知道怜惜;像梅蕊一样芬香的雪花,被封存在冰雪之下,如一块美玉,无法散发香味。这是写“观雪之比拟”。

诗人太爱眼前的雪花了,所以将之比作“琼花”“梅蕊”,这就赋予了雪花形态美与内在美。雪本身是不香的,可是诗人却偏偏觉得是被大雪压住了,香气散发不出来。这是对“雪却输梅一段香”,反其意而用之。

“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尾联是说,请谁来将这深深的积雪细细揉搓,做成汤和饼,换来填饱人们满是人间烟火的肠胃。这是写“观雪之情怀”。

“倩谁”句,使人想起辛弃疾的词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同样是忧国忧民之句,一深沉一热情,一悲凉一乐观,一壮志难酬一情满人间。词风不同,导致二人下笔不同,方向不同,情趣不同。此处与杜甫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境更近一点。

纵览全诗,语言活泼,词风可爱,胸怀广阔,由观雪到爱民,深深透露出诗人骨子里的儒家仁爱思想,是为大雪节气观雪诗中的名篇佳作。

观雪杨万里赏析

观雪杨万里赏析(2)

这是描写大雪季节的诗句。出自杨万里巜观雪》一诗“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琼花指雪花,意思是说上天浑然不怜惜,让琼花似的雪落尽,将梅蕊、海棠的封存在冰雪之下,花香杳无,描绘出我国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美景盛况,令人叹服。

观雪杨万里赏析

观雪杨万里赏析(3)

观雪二首

朝代:宋朝 作者:杨万里

银屋瑶阶顷刻成,缓飘急洒总无声。

屑云作粉如何湿,琱玉为花乃尔轻。

空里仰看元不见,日光未透不妨晴。

满庭更遣迟销著,剩借书窗几夜明。

 观雪(杨万里)翻译:

坐看落雪,其深已一尺有余,更在这黄昏时分发散着缕缕寒光。

雪花在半空中舞到疲倦,显得轻柔无力,然而些许微风吹过,又翩然起舞。

上天浑然不怜惜,让琼花似的雪落尽,将梅蕊、海棠的封存在冰雪之下,花香杳无。

有谁能将这高洁的雪做成汤和饼,来涤荡人们满是人间烟火的肠胃。

观雪(杨万里)赏析: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传世。

乾道六年(1170年),杨万里除任隆兴府奉新知县。恰值奉新县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杨万里于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见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深知是群吏中间盘剥所致。于是他下令,全部放还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发给每户一纸通知,放宽其税额、期限。结果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杨万里在奉新任职虽只半年,却初次实践了他的不扰民政治,颇获治绩。

杨万里是一位爱国者,又是一位政治家。他力主抗战,反对屈膝议和。在进奏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面对中原沦丧、江山唯余半璧的局面,他指出:“为天下国家者不能不忘于敌,天下之忧,复有大于此者乎!”(《千虑策·国势上》)告诫统治者要时刻不忘备敌谋敌、御敌制胜。他既大胆批评孝宗经过符离之败,“前日之勇一变而为怯,前日之锐一变而为钝”(《千虑策·君道中》),又坚决反对一些人轻易用兵、盲目冒进,主张以“守而取”(《与陈应求左相书》)的积极、慎重策略,稳步进取,先实国力而后图恢复,以求最终胜利。他看重和同情人民,认为:“民者,国之命而吏之仇也。”(《千虑策·民政上》)将国家命运系之于人民,指斥官吏只会敲骨吸髓地压榨人民,激起人民的仇恨、愤怒和反抗。因此,他提醒光宗要节财用、薄赋敛、结民心,民富而后邦宁,兴国之计,就在于此(《转对札子》)。杨万里为人清直,个性刚褊。孝宗贬他“直不中律”,光宗称他“也有性气”(《鹤林玉露》甲编卷四)。

杨万里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他一生视仕宦富贵犹如敝履,随时准备唾弃。在作京官时,就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盘缠,锁置箱中,藏在卧室,又戒家人不许置物,以免离职回乡行李累赘,就这样“日日若促装”待发者。这与那些斤斤营求升迁、患得患失之辈适成鲜明对照。杨万里为官清正廉洁,不扰百姓,不贪钱物。江东转运副使任满时,应有余钱万缗,他全弃之于官库,一文不取而归。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隅,仅避风雨。当时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正是他清贫一生的真实写照。